包装设计联系电话
产品包装设计

西林团队走进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时间:2020-11-03 10:24

1604370441766316.jpg


千古风流人物

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通过苏轼主题特展空间和色彩的引导

能够沉浸其中

与古人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


1604370559291411.jpg


  整幅海报又以处理过的“云”字覆盖(取自第三单元展品《宋拓苏轼丰乐亭记》),笔划经浓淡处理后穿插于远景、近景之间,使画面更具层次感。


  标题“千古风流人物”从《答谢民师论文》、《姑孰帖》(本次展览展品)、《前赤壁赋》中集字而来,均为苏轼本人所书,纵贯画面、一气呵成,且与画作浑然一体。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不但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同时因其高雅的生活品味与豁达的人生态度,而散发独特的人格魅力。苏轼的艺术与思想乃至生活情趣都对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他本人也成为备受景仰的文人典范。


      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在藏品的整体数量、质量和丰富性上都具有一定优势。此次故宫博物院举办以文物为载体,以展现苏轼艺术造诣与其人格风范的展览,尚属首次。


西林设计X故宫



第一单元   胜事传说夸友朋


1 清拓东坡像团扇页

2 德化窑白釉人物像

3 李宗谟 东坡懿迹图卷

4 欧阳修 灼艾帖卷

5 蔡襄京居帖页

6 明拓《姑孰帖》卷

7 苏轼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

8 傅尧俞 蒸燠帖页

9 吕大防 示问帖页

10 蒋之奇 北客帖页

11 苏轼 题王诜诗词帖页

12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

13 黄庭坚 君宜帖页

14 李之仪 汴隄帖页

15 米芾 盛制帖页

16 清拓《褚遂良、 赵孟頫书枯树赋合刻》册

17 明拓《停云馆法帖》秦观书款晤帖册

18 朱耷 西园雅集记卷

19 丁观鹏 西园雅集图轴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他的交友圈以及所处的时代氛围,为大家呈现以苏轼为核心的北宋文人群像。


6.png

清拓东坡像圆扇


     苏轼生活的时代,是文化巨匠辈出的时代。与他有着深入交往的前辈如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人,都是名垂千古的文史大家;他的门生及友人如黄庭坚、秦观、米芾、李公麟、王诜等人,也都是宋代文化星空中璀璨的明星。


1604371562438647.jpg

苏轼   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  合卷


      苏轼的《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此二帖均是苏轼写给陈慥(字季常)的书札。《新岁展庆帖》是相约陈慥与李常(字公择)同于上元时在黄州相会之事;《人来得书帖》是为陈慥的哥哥伯诚之死而慰问陈慥所作。二帖自然流畅,姿态横生,秀逸劲健,是苏轼书法由早年步入中年的佳作。


8.gif

故宫收藏欧阳修真迹,非常珍贵


1604372210567991.jpg


1604372343533204.png


欧阳修《灼艾帖》

修启,多日不相见,诚以区区。见发言,曾灼艾,不知体中如何?来日修偶在家,或能见过。此中医者常有,颇非俗工,深可与之论权也。亦有闲事,思相见。不宣。修再拜,学正足下。廿八日。


帖中“见发言”的“发”即欧阳修长子欧阳发。所谓“灼艾”,即针灸。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可以说是北宋最强伯乐,当年要不是他的提携,东坡的履历恐怕要改写。两代文宗相继完成了北宋诗文革新,联手创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后人将他们与韩愈、柳宗元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等人并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1604372376652434.jpg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而且对后辈多有提携。他比苏轼的父亲苏洵还年长两岁,嘉祐元年(1056年),苏洵还是布衣之时,还带着苏轼苏辙两兄弟到汴京拜访当时已经是翰林学士的欧阳修,这是苏轼与欧阳修的第一次会面。


       “灼艾”就是针灸的意思。欧阳修在信中认为,虽然艾灸是常见疗法,但也是门值得探讨的学问。关于欧书的来历,他曾自述得自李邕颇多,但也深受颜真卿的影响。


1604372406945989.png

蔡襄    京居帖


      蔡襄的书法在当时非常有名,这离不开欧阳修的大力推荐,可以说,在宋代,欧阳修算是蔡襄的“头号粉丝”。欧阳修曾说:“自苏子美死后,遂觉笔法中绝,近年君漠独步当世,然谦让不肯主盟”,并请他书写自己的金石学著作《集古录目序》。苏轼当然与自己的老师欧阳修步调一致,称蔡襄“天资既高,而学深至,当为本朝第一”。



10.jpg

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11.jpg

王诜    渔村小雪图卷(局部)


1604372688797013.jpg

苏轼题王诜诗词帖页

晋卿为仆所累,仆既谪齐安,晋卿亦贬武当。饥寒穷困,本书生常分,仆处之不戚戚固宜。独怪晋卿以贵公子罹此忧患而不失其正,诗词益工,超然有世外之乐。此孔子所谓可与久处约,长处乐者耶。元祐元年九月八日苏轼书。



      在这一单元中,也展出了王诜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卷》。王诜字晋卿,太原人氏,北宋熙宁二年尚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他虽为贵戚,但与苏东坡、黄庭坚交往,山水画学李成。这件《渔村小雪图卷》正是他的代表作。


     王诜为苏轼至交。苏轼对于王诜的绘画水平评价极高,他认为“驸马都尉王晋卿画山水寒林,冠绝一时”。


      该画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迴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这幅作品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13.jpg

黄庭坚《君宜帖》


      黄庭坚(1045-1105),江西修水县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是东坡的弟子,在苏门四学士中,黄庭坚艺术成就最高,在诗书方面无不走与老师不同的道路,有开派的警醒和能力,与苏轼也最亲密,世称“苏黄”。《独醒杂志》记载一段二人对话,东坡曰:“鲁直近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李之仪是苏轼门人之一,曾为苏轼知定州时的幕宾,朝夕倡酬。李之仪善文章,尤工尺牍,苏轼谓之“入刀笔三昧”。


14.png

李之仪《汴堤帖》


       吕大防(1027—1097),字微仲,京兆蓝田(今属陕西)人。他是宣仁高后元祐更化时期倚重的宰相。高后看中的就是他西北人的戆厚。吕大防为人正直,正如其名与字相济,防微杜渐,不开后门,有“铁蛤蜊”的诨名。西北人身材修长而健硕,因此东坡作其拜相制上就用双关笔法开涮他,使他恨得咬牙但又奈何不得。“果毅而达,兼孔门三子之风”,典出《论语·雍也》。季康子问孔子三个学生仲由、端木赐和冉有可否从政,孔子分别用“果、艺、达”评价,认为绰绰有余。果断、文艺和豁达,用于大防十分贴切。“直大以方,得坤爻六二之动”,典出《周易·坤卦》“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直”“大”“方”都是多义词,附会其“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见者皆会莞尔而笑。
——曹宝麟《砚边卮言》

吕大防《示问帖》



      傅尧俞(1024-1091),字钦之,北宋官员,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苏轼谪居黄州时,傅尧俞遣使者来看他并求新近之作,苏轼亲手书写《赤壁赋》为赠,并在跋中写道:“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出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又有《后赤壁赋》笔倦未能写,当候后信。轼白。”《蒸燠帖》是傅尧俞传世墨迹孤品,系致友人应酬问候的短札。

1604373080238962.jpg

1604373080127618.png

傅尧俞《蒸燠帖》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蔡襄的书法在当时极负盛誉,连苏轼、欧阳修都是他的粉丝。苏轼在《东坡题跋》中写道:“独蔡君谟天资既高,积学深至,心手相应,变态无穷,遂为本朝第一。”

18.jpg

蔡襄《京居帖页》


      蒋之奇(1031-1104),字颖叔,一作颍叔。北宋常州宜兴(今属江苏)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和苏轼同年进士。在为新科进士们准备的琼林宴上,蒋之奇与苏轼同桌,蒋之奇向他介绍了家乡的风雅茶事,还邀请苏轼前去游玩。苏轼本就爱茶,被蒋之奇一说,瞬间就对宜兴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也和蒋之奇成为了好朋友,加上钱勰和王钦臣,被陆游称作“元祐四友”。欧阳修案(蒋之奇附和他人攻击欧阳修扒灰之事)之后,苏轼和蒋之奇仍然诗文唱和往来不绝,两人的关系似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19.png

蒋之奇《北客帖页》


      米芾小苏轼十四岁,是苏轼的晚辈。两人相互欣赏,算得上知己。元丰五年(1082),苏轼被贬黄州,米芾前去拜访。“吾自湖南从事过黄州,初见公(苏轼),酒酣曰:‘君贴此纸壁上’。观音纸也,即起作两枝竹,一枯树、一怪石见与。”这一次见面,米芾不但看到了苏轼收藏的吴道子画释迦佛像,还见识了苏轼的画竹之法,颇有收获。1086年,苏轼重新到朝廷任职,不久,米芾也到京任职,与苏轼成为了同事。此后,他们来往甚密,更以尺牍诗句往来。三年后,苏轼再次被逐出朝廷,知杭州,米芾为他饯行,苏轼借走了米芾珍爱的文房紫金砚。苏轼去世后,后人准备以此砚石一起陪葬。米芾闻讯,希望能够追回这方名砚,并书有《紫金研帖》。


20.jpg
米芾《盛制帖页》

21.jpg



第二单元  苏子作诗如见画


20 林逋 自书诗卷
21 苏轼(传)定惠院二诗草稿卷
22 赵孟頫 道场何山诗页
23 鲜于枢 海棠诗卷
24 祝允明 唐宋四大家文卷
25 娄坚 苏轼词扇页
26 张瑞图 超然台记卷
27 徐渭 黠鼠赋轴
28 张照 苏轼诗轴
29 包世臣 苏轼诗轴
30 苏轼三马图赞并引残卷
31 坚白子 草虫图卷
32 吴镇 墨竹坡石图轴
33 沈时 烟江叠嶂图卷
34 马和之 后赤壁图卷
35 宋人 赤壁图页
36 沈度 赤壁赋册
37 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卷
38 钱穀 后赤壁图扇页
39 胤稹 苏轼词轴
40 青玉苏轼游赤壁图山子
41 《赤壁赋岔曲》
42 《后赤壁赋岔曲》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本人的诗歌墨迹,及后人根据其诗文创作的书画作品,展现其文学造诣和影响,为大家呈现作为文学家的苏轼形象。


     作为一代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众多流传千古的优秀诗文,其中的不少名篇佳作也成为了后世书画家喜爱的创作母题。他所提出的“士人画”概念,奠定了后世文人画的理论基础,更是对中国绘画史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22.jpg

林逋    自书诗


23.gif

这一件作品,也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唯一还跟原件在一起的,苏轼的题跋。


      其中苏轼的同代人林逋《自书诗》便表达了苏轼在当时的影响力。此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


      据诗后林逋自识:“時皇上登寶位歲夏五月”,可知此作品写于仁宗天圣元年癸亥(1023年),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再后又有苏轼书七言古诗一首,无年款,据徐邦达先生考证可能是元祐四、五年间苏轼(时年约54岁)第二次到杭州任知州时所书。此书藏锋敛锷,姿媚可爱,是罕见的苏轼传世佳作之一。这两段名人书法相映生辉,珠联璧合,实为难得的珍宝。


     苏轼在中年被贬谪湖北黄州后,曾两次游黄州附近的赤壁,借物咏怀,前后作两篇《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一首,均成千古绝唱。苏轼游赤壁的故事也成为后世书画和工艺品中常用的题材。宋人马和之、明人文徵明、钱穀等均创作过不同风格的“赤壁”相关作品。其中宋人《赤壁图页》几乎再现了苏轼“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的场景。

24.jpg

宋人     赤壁图 



      此图取南宋时期流行的“一角半边”式构图,以类似特写镜头的方式描绘了苏轼与友人泛舟于赤壁之下的情景,并着力表现了水纹,显示出这一时期赤壁题材绘画与“水图”相结合的特点。存世另有两件同题作品与此出于一稿,仅在细节描绘上略有区别,现分别收藏于美国堪萨斯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徵明 画像    下图为《前后赤壁赋卷》


      而文徵明所书《前后赤壁赋卷》,前后相距二十五年,书法清劲苍润,一笔不苟,既体现了其艺术功力,又可见其笔法之变化。前页小楷遒劲秀拔,后页则已见瘦劲苍老,但无衰败之气。

1604373647330473.jpg

赵孟頫《道场何山诗帖》,纵29.7厘米,横61.7厘米


      道场山、何山均为赵氏家乡湖州名山,峰峦秀郁,水石森爽,汇集了众多自然与人文景观,自古便为吴兴佳绝。历代文化名人在此留下了很多诗篇,苏轼作《游道场山何山》诗便是最著名者。此帖为赵孟頫为其长兄孟頔之孙所书。这件墨迹清劲秀丽,古雅有致,可谓诗书合璧。

1604373726964137.jpg1604373835199241.jpg1604373835483424.jpg1604373835925795.jpg1604373835621517.jpg1604373835934177.jpg1604373836360305.jpg

鲜于枢 海棠诗,元,纸本 行草书 




第三单元   我书意造本无法



      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师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43 苏东坡墨妙断碑砚(传)

44 明拓《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册

45 清拓《颜真卿书鲜于氏离堆记》册

46 明拓《苏轼书醉翁亭记》册

47 宋拓《苏轼书丰乐亭记》册

48 明拓《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册

49 杨凝式 神仙起居法卷

50 苏轼 治平帖卷

51 苏轼 归院帖卷

52 苏轼 春中帖页

53 苏迈 跋郑天觉画页

54 欧阳玄 去岁帖页

55 吴宽 游金山寺诗扇页

56 陈沂 自书诗页

57 董其昌 临苏轼杂帖卷

58 笪重光 临苏轼书李白诗仙卷

59 陈奕禧 临苏轼书寒食帖卷

60 刘墉 节临苏轼书罗池庙碑扇页

61 王文治 临苏米二家帖册


      本单元通过选取苏轼书法的前人作品、苏轼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后人对苏轼书法的仿学、临摹和评论,展现其书史地位,为大家呈现作为书法家的苏轼形象。


苏轼的书法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其造诣不但备受时人赞誉,他所引领的宋代“尚意”书风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苏轼的书法博采众家,转益多师,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36.jpg


      苏轼《治平帖》卷是苏轼书写的一封信札,内容主要是委托乡僧照管坟茔之事。根据帖后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三人题跋可知,当是苏轼于北宋熙宁年间在京师时所作,苏轼时年三十余岁。笔法精细,字体遒媚,正如赵孟頫所称“字画风流韵胜”,与苏轼早年书法特征吻合,是珍贵的苏轼早年书法墨迹。

37.jpg

归院帖

      《归院帖》帖是苏轼做翰林学士时所书,时间应为北宋元祐元年至四年之间(1086—1089年),苏轼时年51至54岁。前人虽云苏轼书学颜真卿、杨凝式,但实际受徐浩行书的影响最深。此帖笔致萧散,结态随意,似不经意而笔到法随,已不见学古痕迹。诚如苏轼自己所说:“不践古人,自出新意。”虽短短五行,已臻化境。


1604374557223781.jpg


苏轼   春中帖


       《春中帖》是苏轼写给范纯粹(德孺,范仲淹的第四子)的信札。据记载,北宋元丰末年,范纯粹因调和讨伐西夏的遵裕、昌祚两路军的矛盾有功,宋神宗将他由陕西转运判官进为转运副使。据此可知,此信札的书写时间应为元丰末年,即元丰七八年间(1084—1085年),苏轼年约50岁左右。帖中“二哥”是指范纯仁(范仲淹次子)。此帖笔法自然流畅,寓巧于拙,仪态淳古,有浑厚凝重之韵致。虽有缺字、残损,仍不失为苏轼中年时期的上乘作品。



第四单元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的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本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为大家呈现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的苏轼形象。 

62 仇英 竹院品古图页

63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故事图盘

64 黄慎 东坡玩砚图页

65 苏轼 铭端石结绳纹砚

66 尤荫 东坡石铫图册

67 宜兴窑紫砂提梁壶

68 边寿民 墨茶图页

69 明拓《苏轼杂书帖》苏轼(传)书雪浪斋铭并引册

70 钱维城 画雪浪石并书乾隆帝雪浪石记卷

71 明拓《晚香堂苏帖》苏轼书献蚝帖册

72 陈继儒 苏轼贴卷

73 奚冈 苏轼语轴

74 殷树柏 苏轼语屏

75 费丹旭 东坡夜游图扇页

76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轴





      本单元选取以苏轼逸事和其述怀小品文为题材的作品,展现他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为大家呈现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的苏轼形象。


      苏轼不仅以其艺术造诣而为人称道,同时也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而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崇敬与仰慕。他虽然一生命运多舛,却始终能够洒脱的面对各种困境,并以积极的态度不断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40.jpg
仇英    竹院品古

41.jpg


仇英    竹院品古(局部抠图)


     其中明代仇英全册共十开《人物故事图》的一开《竹院品古》被认为描绘了苏轼等文士赏古物的场景,图中文人举止高雅潇洒,被后世视为文人典范。苏轼铭端石结绳纹砚和黄慎《东坡玩砚图页》可做实物和艺术作品的转换。


42.jpg

黄慎    东坡玩砚图页

43.jpg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轴


      朱之蕃《临李公麟画苏轼像》,此苏轼笠屐像所据粉本传为苏轼友人李公麟之作。苏轼晚年被贬海南时,曾在访友途中遇雨,他向农人借来斗笠和木屐,农人争相笑看,而苏轼坦然处之。此图表现苏轼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生活态度,此类笠屐像也成为后世在描绘苏轼形象时的一种经典范式。



标签: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故宫博物院 苏轼主题书画 黄庭坚书法 苏轼书法 故宫文创 品牌产品包装设计公司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西林品牌产品包装设计logo

Copyright By SEALINGAD 2005-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1038889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7731号

西林设计案例均为西林设计原创, 版权归北京西林品牌产品包装设计公司所有,侵权必究。

SITEMAP | 技术支持:实搜网络
进入老版网站
在线客服北京西林品牌产品包装设计在线客服